跨文化沟通课程
我们的跨文化沟通课程与大学学术课程要求相符。获得大学认证学分,此课程要求32小时的课堂学习(通常为9个课程模块)。项目期望学生完成大学水平的课程任务,并胜任课堂讨论以及完成读写功课。此课程由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
在跨文化交流项目中,我们设计了包含详实理念和丰富技能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会并锻炼他们的跨文化沟通实践, 即在沟通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自身技能。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小组讨论、技能练习、案例分析、模拟情境及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跨文化沟通。
此项目课程基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背景,设定技能、知识和能力标准,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够在跨文化的情境中有效解决冲突。
学习目标:
为了满足课程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 解释文化的期望如何影响感知、行为和带给他人的反响。• 列举并阐述认识文化的模型、文化因素和影响跨文化理解的悖论。• 描述对本文化的认知和实践,并对他文化的认知实践有所了解。• 在跨文化互动管理中有效运用沟通技巧。
通过学习目标的完成,学生们能够通过个人经历成长发展自我,将自我构建成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跨文化沟通。
项目目标:
设计此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深度开发自我认知意识,在学习工作中更加客观用心的进行专业思考。通过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身边同事、朋友、亲属以及其他群体和个人的了解,学生们能够培养用心感知的意识和能力,其中因素之一就是能够有效、适当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敏感度和技能。特别是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工作伙伴一起工作时,跨文化沟通能力尤为重要。不同协调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及多文化背景下恰当的沟通方式能够帮助双方建立信任并更有效地解决争端。
课堂任务:
1. 课前准备:
• 认真思考《我是谁问题列表(K.Pearce)》, 这份列表包括了有关冲突、倾听、求知和建导等多个问题;• 写一份两页的自我简介,其内容包括身份介绍、面对差异的态度和目前的工作(或者对未来的期望)。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形式多采用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反馈互动等,使学生积极活跃参与其中。我们更关注学生在每项任务参与及贡献的价值,对于能够展现对班上其他同学的关注及小组多样性的意识,以及如何使自己融入到跨文化的情景中并与他人进行无障碍沟通等都是我们评估考察的范围。课堂活动是获得反馈和学习的良好机会,因此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出席。
3. 自我反思的学习日记:
学习日记能够记录课程所学知识,并整合如下内容:在阅读中获取的学术观点(注意:引用时需使用APA格式,具体说明作者、引用内容所在的页数和章节),课堂体验,以及这些理念在个人生活及职场中的运用。
4. 结业论文:
学生们选择一个具有高度跨文化敏感性的案例,并运用课堂和阅读中所学理念,根据学习材料和课堂讨论所涉及的理论分析案例,解决被忽视的需求以帮助关系改进,并针对案例中的角色提出建议 。案例可以是学生的个人经历,也可以来自书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