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培训日记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培训日记

美国行记(五)-- 哥大另一次课

时间:2014-05-16   作者:孙玉石老师   来源:IESC


这一次课主题是“领导力”。既然本次项目名称叫“少年领袖育成计划”,那,有关“领导力”的课是题中应有之义。

领导力,我们会说那是领导能力。那什么是领导能力呢?基辛格(Henry Kissenger)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依这个说法往下想,“领导”要能“领”他的人们从“现在”到“将来”。怎么领?凭什么领?这领导得靠着点儿什么特质才能成。这个特质,就是领导力。


我一贯把人面临的情境分成三种——对人、对事儿、对自己。领导者也会面对这三种情境。在对人这个维度上,领导者要能使“人们”服从他、听从他的引领。从人的心理成分来说,控制与服从,是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特质,它是一个坐标上的两极。领导者,在“控制”一极上心理成分比重更大一些吧。但你用什么拿得上台面的东西完成“控制”——好听点儿说,指挥——别人呢?强大的力量?充足的金钱?各种手段?也能行,但还有更本质的东西。

这就涉及到另外两个维度:对事与对己的特质的良好组合。人“对事儿”可以有众多的特质,比如细心,比如周密……,但事关“领头的”这份职责时,我觉得,“决策与执行”是最基本的特质。领导力在“对己”这个维度的特质哪个重要呢?它虽然不一定直接决定了“领头”这份职责,但也关系重大,我觉得,“超越本能,超越自我”是最重要的特质。其他的什么前瞻性啦,吸引力了,权威啦,都是这三个维度下的不同侧面。

很多时候,人们把“领导力”等同于了“权力与职位”。但它们并不一样,领导力应当是个体所具备的能力,主要是针对某个个体的品质来进行述说。而权力和职位,是被赋予给个体的,是外在的东西。

领导力(领导才能)是美国名校招生时比较注重的一项个人品质。那些想要留学美国名校的孩子,届时恐怕很多人都会面临对这个话题的自我陈述。招生官们会在申请材料中看他是否有过为群体担任领袖的经历,看他是否曾有过独立计划并实施完成过活动的记录,看他在个人事迹里有没有明显体现出你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法律、经济、政治、军事之类——凡是主攻方向在于与人打交道的专业,都要必须在此项目上有所考量。

那么,如何让一个少年体会到“领导力”是什么?它的意义何在?怎么去获得?

你会怎么设计?——而且时间有限,最长不会超过半天!

讲清有关概念,并举例说明,然后把关键点背下来,最好能结合自己切身体验。这样行不?也没什么不行。如果学生听得入神,并且心向往之,就接近完美了。

这次课仍然是Edward Verlander来上,Christine Shi做助教,我在一旁观察,周老师摄像。

教授简单地简述了领导力的关键词,我潦草地记下这么几个:groups,teams, teamwork, dynamics.


然后,教授带学生们开始一个游戏:学生围成一圈,传一个网球。教授讲规则,但我听得稀里糊涂,好像是说:每个人只接球一次,中途不要掉,球最后回到始发者手中。(后来学生跟我详细解释如下:教授给学生一个网球,由一个同学投出,另一同学接住。此同学接球后举右手示意接球完毕。再按任意顺序再找一人投送过去,依次进行,直至每人接球一次后,球再次回到第一次投球出手的人手中。第一轮结束)


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十几个学生,围成一圈,第一组先来,教授给计时。小网球很“贼”,十来人的小圈子直径不过三米,一轮下来,有近一半左右的人没接到球。接到了的欢喜,接不到的,有的懊恼,有的无动于衷。成绩不佳。再次开始,仍按先前的投球顺序。学生们回顾了一下第一轮时自己都接的谁,投给了谁。然后开始了。球仍然在掉,听到有学生在提醒自己将要投给的人:“小赵,接啦!”“下一个是我!”“史达,你专心点儿!”这一轮时间比上次略有缩短。

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难度逐渐加上去,投球接球顺序不变,但球由一个依次加到两个、三个、四个。这下好了,小圈子要变成杂技火圈儿了,网球在空中一个一个飞,前一个球没落,后一个发出,甚至有球在空中撞上的。掉下来的球也分不清是第几只了。提醒对方名字的声音明显增多。教授每一次结束都要报时。孩子们听到自己的时间与最佳38秒的时间差距,“唉”地长叹气!


Christine Shi悄声跟我评论:“这些孩子掉球频律可不低呀!”

“可不。我想有的孩子可能平时都很少玩球,在技巧上就弱。那几个反复被提醒的孩子,别的事儿也常需要提醒。心不在焉。”

后来,投球停下来了,有人提醒:咱们可不可以把每人站位的顺序调换一下,投球接球的人都按序号来,这样有先有后,就不乱了。教授没置可否,只是强调规则:“相同顺序、不准掉球、最短时间”。迟疑地,大家调整了顺序,然后再次开始投球接球。嗯,时间大大缩短。

有了这次改进带来的变化,大家开始兴奋。又有人提出新规则:干嘛投啊,咱们把圈子缩小,围在一起,这不也行?

跟规则对应以后发现,这没什么不行。哈,大家围成了直径不超过一米的脑袋挨脑袋手碰手的圈儿,发球人站中间。他一个转圈儿,球就跟每人挨了一遍。耗时不出两秒。学生们欢呼起来,小脸儿兴奋地发红。先前心不在焉的几个也露出笑容。


第二组学生此前在别的房间做活动。第一组结束,他们上场。

我因为已经知道了规则,就把注意力放到观察第二组如何调整发球投球规则这事儿上。

第二组掉球次数少。大家很安静,有序。第四个球出现时,尽管有些乱,掉球次数多,但相比第一组,只用了前次耗时的一半儿。

很快小宋和另一个平时被大家称为姐的女生,就想到了调整顺序。然后,“试试!”当然,结果很高兴。

又很快,他们一个又一个新思路出台,很快地变成“试试”。然后,兴奋得脸上泛起红光。

这一组的孩子们声音不杂,接球的人很专注,提建议的声音也很容易被听到。最后突破性的思路来了:其实大家只要把手指放在一起,由最初投球的人把球放在大家手指上即可吧?

安静,屏息:“试试!”

用时0.5秒!孩子们的欢呼像打开瓶塞的香槟,一冲而出!

我们在旁边观察的人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大家鼓掌!

教授满面笑容地揽住孩子们。周老师大声嚷嚷说我为你们骄傲。


教授接下来问一些问题:有没有没掉球的人?没有——最开始熟悉规则,犯错误是正常的。

怎么想到改进的?——大家到一定极限了,就开始考虑有哪些潜力没发掘出来。于是改进是必然的。这时候,能够提出新想法很重要,勇于把新想法去落实也很重要。改进带来效益,团队整体受益。

你在这个过程中是领导者不?有的迟疑,有的很自豪地说“是”!——每个人都要有领导意识,你的专注,你的思考,你的支持,你的勇气,都在激发你的领导才能。

我对Christine Shi小声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她笑着接过话头,“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学生们仍然在兴奋地议论过程中,我在心里模拟着:我儿子会在这个团体中做哪一类人,我自己在这个团体中会做哪一类人!

然后,我把这些学生换成我身边一个一个的亲人,朋友,同事,想象着他们的个性,他们的技能,他们对某件事儿的关切程度,然后,谁会说什么,谁会做什么。呵呵,在我脑海中,他们在这个游戏里的情形跟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形没什么分别。——我有点儿想念他们了!

这个活动算是一种“情境化体验”,跟拓展游戏类似。好处在于让参与者真切地体会到类似情境下人们的反应,自己的状况,事后会很容易把结果迁移到其他相关情境中去。不足嘛——一次课一次训练毕竟有限,只能停留在让参与者认同的程度,要想真锻炼出想关能力,得有各种各样的训练平台与机会才成。

领导力,那是在一个一个的团体活动中,在一个一个突发事件中,在一次一次突破困境中,练出来的。小组对抗游戏,主题活动,甚至打群架,都在给一个人提供激发领导力的平台——考验着个体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事件,如何对待自己。


顺便说一句,在美国大学里,校级各种球队队长在就业的时候十分抢手。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各项事务,各种活动,不也是一个一个的平台吗?孩子们参与了吗?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供了各样参数指标,就差求着家长们说:“让孩子参与点儿啥吧!”

 

附:网上有篇长文叫《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建议大家去找找,会在很多方面有启发。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 2014 IES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沈阳伟蓝德教育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辽ICP备150159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 原创先锋